成型论坛

标题: 心智成熟者才能实施并购 [打印本页]

作者: fyqc2016    时间: 2012-2-20 12:42
标题: 心智成熟者才能实施并购
一般说起跨国并购,我们都要从起因、初衷或者带来的效果谈起,但当中国企业一次又一次地对萨博这个一条腿已经进了棺材的“垂死品牌”发起收购时,让人不得不思考,中国企业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海外收购?

       说起中国车企海外收购,最经典的失败案例莫过于上汽收购双龙,当时急于发展自主品牌的上汽在对双龙复杂情况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贸然介入,最终导致双龙收购案的彻底失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萨博收购案上,似乎只要是国外的东西就是好,就代表先进,就能给企业带来提升。于是只要国外某个汽车品牌遇到困境或待价而沽,马上就会浮现数家中国企业的身影。

       也正是抱着这种一边是多金的救世主,一边希望国外企业的技术能带来提升的心态,导致在收购中,中国企业往往会被牵着鼻子走,即便是萨博这样一个“濒死”的企业也可以坐地要价、不断吸金,稍有不慎就会被反咬一口,伤及元气。

        回到上汽收购双龙的案例中,其实对当时的上汽来说,看似难点在于如何以适当的条件达成收购协议,然而最终的难点却是如何让中、韩两家企业产生良性的协同效应。事实上,这即便是对于两个经营状况很好的企业来说,也是件难事,尽管上汽有着自己的规划,但真正面对双龙的现实情况时却表现出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局面失控。

        而想收购萨博的中国企业恰恰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无论是之前的庞大还是如今痴心不改的青年,他们几乎所有的规划都按照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情况进行勾勒。要知道,几乎所有被收购方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收购方有着比被收购方更强的管理和整合能力。但这些能力,中国车企具备吗?

       然而某些中国车企恰恰抱着盲目乐观、捡便宜的不成熟心态来操作相关收购,其结果可想而知。

       退一步说,即便是真能够将这些“濒死”品牌收购回来,但作为后来者的我国车企,如何鉴定收购回来的产品和技术是否有价值?如何保证图纸上的勾勒一定能转化为现实?如何消化买进的产品和技术,运作收购回来的品牌?这些都是问题。

      兼并重组成功难,跨国并购风险更高。面对要待价而沽或大甩卖的企业或品牌,笔者认为买方一定要心智成熟了再出手。否则,看在眼里的是块“金子”,到手了之后可能就变成一堆废铁了。
作者: 李向前    时间: 2020-3-14 20:32
好东西 我是常客,多学点东西没错  呵呵




欢迎光临 成型论坛 (https://bbs.forming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