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是什么?中国制造。然而数十年来,它一直没有摆脱粗制低劣的负面形象。
改革开放前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产品不多,那都是国产质量较好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现在“中国制造”已经泛化,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中国人设计制造的产品,使用中国品牌,主要为中国人谋利;二是由外国人设计并掌握核心技术,使用外国品牌,主要为外国人谋利,只不过在中国国土范围内制造或完成最后装配。在后一种情况下,“MADE IN CHINA”只是标明产地,也就是完成最后加工组装环节的空间范围,严格说不是中国的产品。
在当今时代,无论是买食品材料还是家电产品,想回避“MADE IN CHINA”是很难的。在国外辛苦买到的纪念品上却还贴着“MADE IN CHINA”,这不免让国人感到一丝无奈。但是一些微妙的变化悄然而至,中国经济已逐步摆脱从“世界加工工厂”的帽子,而转变成为“世界供应工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打工仔”转变成了“自主创业者”。
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走向世界,“MADE IN CHINA”的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制造”是否已成为了真正的国际化品牌?
在2011自主车展论坛上,中华网汽车对话了中国汽车资深专家以及企业领导,探讨“MADE IN CHINA”这一随时代而变并能改变时代的话题。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汽车产业损害预警专家陈光祖表示:“中国不能再为国外打工了,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提升自己的品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荣惠康表示:“我认为,做好中国制造就需要自主创新,中国汽车要强大起来,不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不行的。在汽车领域,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全球产销第一,其实我们58年的汽车产业在30年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事实是我们大而不强,也因此,掌握核心技术是必须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苏晖对此表示,中国自主品牌生产的车型主打经济实惠,针对的市场受众比较广泛,这样的产品定位难以产生中国的“名牌”。中国的产品现在急缺名牌,特别是自主车企。如果将自身的定位精准在某一类人群,做专做精,就有可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