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加速向中国企业流失,日企应快速决策主动出击:对策与诀窍
防止信息流失的对策
日本企业应该对信息流失变得更敏感。为此,至少应做到2个基本措施(图2)。首先,与中国企业进行工作洽谈时,不要让太多的员工参加。应以最小限度的人数与对方企业进行洽谈,在明确信息的价值的基础上举行会谈。这是因为,随着参加洽谈的员工增加,信息管理变得困难,重要的信息有可能在难以预料的地方泄露出去。
另一个对策是,包括翻译人员在内、不要任由中国员工之间相互交谈。由于日本企业存在的语言障碍,中国员工有可能未能、或者不能正确判断业务上所需信息与企业秘密之间的分界线以及技术附加值的高低等。因此,与对方企业会谈时,日本管理人员必须一同前往并努力做好信息管理。
但是,由于技术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生物”,因此迟早会变得老化(大众化)。所以,或许无法完全禁止技术流向中国企业。但笔者认为,日本企业要想生存下去,持续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并投放到中国市场的做法才是正道,是最好的方法。目前,日本的大型厂商正致力于实践这种方法。
为此,最好的做法是,对于在以总公司为代表的日本生产基地创造新产品,应投入更多的经营资源,而对于中国,则应将其作为低成本量产新产品的基地。形象地说,就是将承受身体重量的脚放在日本,而将另一只脚伸到中国去。
笔者认为,如果以“今后全看中国了”的心态、采取将研发工作全都拿到中国的行动的话,迟早所有信息都被流失到中国企业的风险将越来越大。虽然这归根到底是笔者的一己之见,但也是一个对此前在进军中国市场的征途上铩羽而归的众多日本企业有所了解的人的肺腑之言。
巧妙的信息收集方法
面对信息流失现象,日本企业不应甘于只采取守势,而应学会巧妙地从中国企业收集信息、并用于促进业务发展的窍门。在此,笔者介绍3个窍门。
第1,对信息提供者要精挑细选。由于中国企业的“等级差别”巨大,来自普通员工的信息中似是而非的不在少数。因此,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就应从身居更高职位的人,即部长以及董事、如果可能的话从最高职位的社长那里获取。理想的做法是与高管搞好关系,在就餐等的业余时间收集信息。在中国企业里,通过个人关系进行的信息交流比在日本企业更受重视。
第2,让对方企业认为与我方合作就能盈利。也就是说,强调给对方企业的“胡萝卜(好处)”。中国企业虽然对信息收集毫无止境,但如果是相互合作共同盈利的业务的话,为了早日获得这一利益,他们会主动积极地提供信息。
第3,应重视决策速度。中国企业认为“日本企业的决策非常迟缓”。日本企业会在业务担当之间反复商议多次之后,再由科长、然后是部长、董事……等握有更大权限的高管参加会谈,按部就班地层层协商,这种做法无法获得中国企业的信任。
业务担当级别的会谈只要1次。第2次要有具有决策权限的高管参加。像这样,至少在第3次会谈之前拿出结论的决策速度至关重要。这样才能获得中国企业方面的信任,并与更高级别的人员建立起关系。如果通过这种办法与高管构筑起了良好的关系,那么就不会再为信息收集而苦恼了。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在第2次会谈以后仍持续进行业务担当级别的会谈,那么中国企业便会认为“与该公司合作不会盈利”。信息收集成为不可能的事,也就不言而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