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车是否应该集群化发展,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所在。自2005年山东梁山县“中国挂车(专用车)生产基地”挂牌以来,至2009年复验,该地区的专用车生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头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梁山县有着上百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年产能基本维持在15万辆的水平。
然而,铺子大了,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家大难管”的痼疾。技术水平不高、假冒伪劣、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等专用车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梁山县专用车的发展。虽然现在当地的一些大型企业,如东岳、华宇、杨嘉,纷纷开始进行专用车的产业升级:或壮士断腕,专注专用车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或快速转型,在其他行业寻求突破,或资源整合,以集团的力量接受市场的考验。种种迹象表明,以往那种分而化之,散兵游勇的专用车发展模式,已经难以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下去。
我国作为汽车制造的“后起之秀”,专用车领域一直是有着自己的经营之道。现如今,技术力量的飞跃和中国人特有的成本优势已经使得梁山县专用车生产基地有了自己的经验和成就。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通过前些年快速积累的产业模式和市场经验随着2012年我国基础建设的下滑而一去不复返。以往那种大干快上、烈火烹油般的产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面临如此窘境,要给梁山专用车产业“换血”的声音层出不穷,但是当地的专用车思维依旧僵化,更有人说出了“此一时彼一时”的论断,笔者认为并不可取。
首先,中国目前的经济进入下滑通道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通过前几年透支的房地产已经无法再次作为支柱型产业支撑中国的经济,而相应带来的地方政府负债也使得基础建设陷入了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况中,这样的局面下,专用车市场过去的那种“多收了三五斗”的境象恐怕在一段时期内很难再现。
其次,我国专用车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十堰、广州等其他专用车产业,或依附于大型汽车制造集团,或处于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基础力量和科研水平都不是梁山一个小小的县城可以比拟。再次,梁山县目前缺乏除专用车以外其他产业的支撑,专用车产业的发展尽管形成集群,却仿佛沙漠中的仙人掌、海洋中的浮游物,只此一家、独木难擎的产业集群也很容易遭受市场的动荡。
再次,如此庞大的产业集群在专用车的生产中却出现了明显的“寡头现象”,大型企业寥寥,游击部队众多,这种望天吃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生产模式,基本上也过把瘾就死,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
因此,梁山专用车行业的发展不用“摊大饼”,而是应该因地制宜,把成本、技术、资源优势尽量整合,走一条基于产业链的纵深发展路线。不然,若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中小型企业都去做“敢死队”、“排头兵”,恐怕这场寒冬过去,裸奔而出的梁山专用车产业,将会受到根本性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