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车展求“大”不如做“特”
在刚刚落幕的长春车展上,参展商、展车和观众数量再创新高,一个地方车展能办成这样的规模,确实很不简单。感叹之余,笔者又想起了那个老问题:地方车展的出路是什么?
不妨先研究一下企业的参展意图。
本届长春车展上,吉利集团以包馆形式参展,1800平方米的展台、24辆展车全面展示了技术吉利的品牌形象,参展规模远远大于奇瑞、长安等企业。其实,从去年开始,吉利就对各地车展十分重视,参展热情也很高。原因何在?很简单,对于品牌正处于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关键时期的吉利而言,遍布全国各地的地方车展显然是其大力推广帝豪、全球鹰、英伦品牌的绝佳平台。
比亚迪显然把长春车展当做卖车的好机会。在一个很大的展台上,密密麻麻摆满了比亚迪全系列车型,每辆车都明码标价,当地几家经销商全员上阵,在展台上吆喝卖车。“上届长春车展比亚迪F0卖了500辆。”展台上推销比亚迪F0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实际上是长春车展吸引比亚迪的魅力所在。
吉利和比亚迪参展的目的和方式不同,但对长春车展的定位是一样的:把长春车展定位于对东北市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地方车展。
参展商对长春车展的定位与主办方反复强调其为国际车展显然有很大差距。在笔者看来,对地方车展而言,与其盲目攀附可望而不可及的国际化名号,一味求“大”,不如专注于其区域车展的定位,踏踏实实办一个更具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车展。
数量过剩、功能单一、内容雷同是目前地方车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车展遍地开花。长春、杭州、南京、成都、武汉、哈尔滨、长沙、南昌、重庆、昆明……稍有规模的城市几乎都热衷举办车展,而且大多为一年一届,有的城市甚至在一年内举办多个车展。为抬高各自展会的地位,各地车展纷纷冠以“国际”名号,但实际上展馆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展会内容、办展质量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在企业看来,很多地方车展更像是一场各种汽车品牌的“大杂烩”。长此以往,这种内容千篇一律、定位缺乏特色的车展注定会被淘汰。
办国际化的大型车展并不是地方车展的出路。相比之下,立足自身区域市场特色,挖掘自身潜在优势,举办主题鲜明、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车展,更切合地方车展的实际情况。
办好车展首先要结合所在区域市场特色和优势,因为市场是吸引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参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市场而言,车展也是企业了解不同区域消费需求的机会。而不同区域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汽车市场特点也为当地车展主办方打造特色创造了机会。比如成都的汽车消费文化浓郁,成都车展完全可以围绕终端市场大做文章;零部件产业发达的长沙、江苏等地可以依托当地的零部件产业,以服务当地企业为目的,打造以零部件为特色的车展;对于一些汽车消费理念并不成熟但市场潜力巨大的区域,立足汽车品牌推广的办展定位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长春等大汽车企业集团的所在地,车展可以突破单纯以品牌展示为主的办展思路,打造更侧重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展示的车展。
总之,要彻底改变地方车展“千展一面”的局面,各地应该摒弃一味求“大”的办展思路,转而重视车展的准确定位,研究车展的辐射能力和对区域消费市场的影响力,根据其辐射的区域市场特征办车展。
在地方车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渴望做大做强的地方车展到了反省自身、明确定位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做一个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消费者心目中主题鲜明、优势突出的车展,应该是地方车展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