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论坛着眼汽车业未来
7月17日,在2010中国(长春)国际汽车论坛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学者论坛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首次专门为青年学者设立专场技术交流会,此举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力培养汽车行业青年技术人才、营造开放活跃学术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本届年会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及13家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共同发起的以“技术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的“长春共识”中,也将营造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培养列入其中。
■ 国内汽车行业工程师参与度
与国外有差距
在本届年会上,记者明显感到,参会人数与往届相比明显增多,主会场和分论坛会场常常座无虚席。本届年会,不仅有以往三任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参加,而且外国工程师和学者的数量明显增多。值得一提的是,在年会会场内外,不乏年轻工程师和学者的身影,他们非常忙碌地穿梭于各学术分论坛。
“这是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在汽车工程学会搭建的平台上,有机会与国内外的业界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一位与会的年轻工程师告诉记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和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管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指出,与国外工程师相比,国内汽车行业的工程师和学者在参与类似学术交流会议的积极性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本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是历届年会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业内工程师和学者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国内的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与国际类似的会议相比至少在三方面存在差距。第一,全行业工程师的参与度不高;第二,目前国内年会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国际交流程度都有待提高;第三,工程师和学者,尤其是青年工程师和学者的参与热情不高。青年学者、工程师是我国汽车业的未来,我们要与国际水平接轨,更多地为青年学者、工程师的学术交流搭建平台。”付于武说。
■ 企业存在顾虑 交流氛围不开放
据了解,在国外,大部分工程师和学者都会自发地积极参与类似的学术交流会议,参会人员的规模很轻易就能达到1000人以上,在会费的缴纳方面每人最少要1000欧元以上,费用大概是我国的10倍。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学术交流环境很开放,企业之间不会以技术保密为由限制或者不鼓励工程师之间展开技术交流。无论是行业、企业还是工程师、学者本人,都对这类学术交流很期待,都愿意通过这类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国内工程师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为什么不高?
管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国内汽车行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还不够强,作为企业,不十分鼓励企业内就职的工程师代表企业进行演讲和学术交流。说到底,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所限,企业之间处于对技术各自保密的阶段,没有进入大规模互通有无的技术交流阶段。这在客观上造成国内工程师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不够高。
■ 大力培养青年学者
7月17日,在青年学者论坛现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学生俱乐部举行了简短的揭牌仪式。这个学生俱乐部是第一个全国性、学术性的学生汽车俱乐部,是由在汽车及相关专业学习的在校大学生自愿组成的学术组织,旨在搭建国内青年汽车学子沟通交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的平台。学生俱乐部将通过各种学术研究及工程实践活动,提高会员的综合职业技能,促进我国汽车行业青年人才成长,营造开放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
对此,付于武向记者表示:“人才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人才的培养要克服浮躁,要耐得住寂寞。为此,行业、企业、高校都有责任、有义务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这正是此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首次专设青年学者专场论坛,以及成立学生俱乐部的初衷。”
“企业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必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制度,制定政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企业之间可以就合作项目进行各种形式的人才、技术交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才能的未来技术精英。”付于武说。业界期待,通过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能早日实现。 |